新冠疫情大流行對藝術產業產生深遠的影響,但ACC促進國際對話、理解和尊重的使命仍然至關重要。在全球普遍的仇外心理,缺乏寬容和彼此誤解的趨勢下,我們仍然努力維繫跨國界的連結。 從新冠肺炎開始蔓延直到目前全球淪陷,ACC不斷依據當前的現實狀況和未來的不確定性調整獎助計畫,於六月初公布 2020上半年度的台灣獲獎名單: 1.邱薏璇:提供研究生獎學金,繼續她完成在巴德學院策展研究中心(Center for Curatorial Studies, Bard College)第二年,也是最後一年的碩士學程。 2.當代傳奇劇場:團體獎助計畫資助劇團在沒有教學或演出收入的時期,購置跨國線上教學與彩排所需的設備器材,提升線上能力,以期未來能朝此方向發展。 3.江之翠劇團:團體獎助計畫協助劇團與來自日本、越南和中國藝術家們以線上或面對面的方式共同舉辦工作坊。 4.應變獎助計畫:提供台灣受獎團體及受獎人在疫情影響之下,所需要的緊急補助。 2020年全球完整受獎者名單:https://www.asianculturalcouncil.org/zh-hant/our-work/grantee-database/2020-grants-list ACC 官網公告:https://www.asianculturalcouncil.org/zh-hant/about-acc/stories/sustaining-international-connectivity-during-covid-19
三三小集快報
第一場活動邀請到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的國際級導演王水泊與大家分享他從中國移民至加拿大的生命故事以及創作經驗。從16歲參軍成為了一名美術兵,之後於中央美院讀書、任教,最後於1989年到了加拿大,並在多年後成為加拿大國家電影局的合作導演。水泊導演精彩的人生閱歷及強烈的個人魅力讓大家忘了該散場。
當天活動放映兩部獲獎無數的作品「大水河」以及「天安門上台陽升」,內容雖帶有政治色彩,但同時極具深度且充滿人文關懷,放映結束後現場提問和發言都十分踴躍。
第二場活動邀請到國內極具聲譽的聲樂家鄧吉龍教授,這場音樂盛宴在會友徐寶玲家中舉行,參與的會友們彷彿去了一場歐洲音樂之旅。教授除了現場演唱德文、義大利文、中文…等著名的樂曲,更以專業角度分析各國樂曲的特色,以及古典美聲和流行唱腔的差異。
呂岱衛致力推廣古典音樂與百老匯,透過講座講解現在百老匯音樂劇創作之流行趨勢,聚焦於2000年後的許多傑出音樂劇的製作與發展方向,透過與現場的交流讓會友更加瞭解音樂劇的各種面向,帶領會友深入百老匯核心。
雲門:63日、11城、27場,平安走完。
鄭宗龍(2011年受獎人)2020年接班雲門以來,遇到的最大挑戰莫過歐洲巡演時遇到橫掃全球的新冠肺炎。在老天的眷顧之下,年初的巡演沒有任何一場被取消,反倒像是被疫情追著跑,每演完一場當地就爆發疫情,最終場於三月初在瑞典完美落幕。返台經21天的自主健康管理後,宗龍及所有團員一切平安,並開始排練今年十月將在台灣首度發表的最新作品(目前只能透露是結合舞蹈與人聲的新編排)。雖然雲門2020下半年國外巡演順延至2021,但偏鄉推廣並未間斷,宗龍也表示以平常心對待,認為目前是最好的創作時機,全力準備十月的演出。
林懷民老師三月初從倫敦安全返台
林懷民老師二月底結束在英國倫敦 Sadler’s Wells Theatre的演出,原本預計在英國待一陣子,因為感受到當地疫情升溫的態勢,當機立斷,決定回到防疫工作相對完善的台灣。目前一切平安,偶爾還是會到淡水雲門劇場走走。
因應疫情,雲門剪輯了15分鐘精選版本的《毛月亮》:
http://taiwaneye.koo.org.tw/ch/artist09.html 2019年與冰島搖滾天團席格若斯(Sigur Rós)合作的《毛月亮》,結合人文、科技、當代、未來,展示了「一個因物質享樂而變得貪婪的世界,正快速地瀕臨崩解」。該舞作獲得諸多國際劇院與藝術節邀約,於2020至2022年進行國際巡演。
台灣瞬間把曾睿琁 Ray(2019年受獎人)拉回人間
2020年三月初抵達紐約的頭兩週,Ray每天行程滿檔,大家都以為Ray此次的紐約行不會受到新冠肺炎影響。但誰也沒想到新冠肺炎在美國一發不可收拾,紐約在一夕間進入了封城狀態,變成了人心惶惶的城市。Ray曾因種族歧視被人吐口水,在對方眼中看見莫名的憤怒,她漸漸體會人與人之間的磨擦、恐懼,甚至是厭惡,原來都源自對於死亡的恐懼,而疫情的爆發只是加深社會內部的根本問題,使問題加速浮上檯面。然而,她沒有被內心的恐懼和人的惡意所挾制,選擇替臨時被趕出宿舍的國際學生發聲,因為她覺得自己已經比很多人幸運,可以受到ACC的照顧與幫助,甚至連她回國的班機也是當天JFK唯一的一班飛機,她感到自己是如此地受眷顧。原本期望出國找到自己的Ray,意外地在此趟旅程觀察且經歷到世界強國的動盪與不安,而六個月的獎助計畫也被迫中斷,疫情及群眾抗議後的紐約又會有什麼樣的轉變,沒人敢預測。